鼎金投资
经常有读者问我:
你的文章这么治愈,是不是你生活中性格也很好?
怎么才能像你一样?感觉我每天都过得很痛苦,很烦躁。
还真不是的。
人活在这世上都会有自己忧愁和烦恼。
只是我发现,大家特别容易陷入一个误区:
把负面情绪跟性格不好等同起来。
觉得自己动不动就心情烦躁、内耗焦虑,是心态不好,脾气太急。
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,强行压抑情绪,忍气吞声,让自己活得很累。
但其实,情绪不好从来不是性格弱点,而是内心在向我们发出的3个重要信号。
你太有良心了,所以总在责怪自己
从小到大,我们都被教育要懂事、要多为别人着想。
于是很多人:
身体不舒服想请假,第一反应是担心耽误其他同事的工作;
有人向自己求助,不帮就会有一种愧疚感,特别害怕对不起人;
无论和谁打交道都是小心翼翼,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。
宁可自己吃亏,也不愿意给人添一丝麻烦……
从世俗意义上来看,对他人善良、体贴、包容,确实是一种美好的品德。
但有时,道德感太强,对自己却未必是一件好事。
马思纯前几年确诊抑郁症。
很难想象,拿过金马奖影后的她,一直活得如履薄冰。
直到看到她的一段采访后,我才理解她的痛苦。
她说,家里从小的教育就是让她要听话,要让着别人。
所以她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,把被喜欢当成自己的生存模式。
“以前我就什么事什么人我都会怕。怕别人生气,怕别人难过,怕别人不喜欢我。
在高速路上不敢上厕所,怕司机麻烦,我就憋着。”
可是,每个人的内心力量都是有限的。
太在意别人的感受,总怕对不起这个,亏欠那个,就只能一味地要求自己。
这种过度的自我苛责,就是内耗的源头。
《自我的诞生》里有一句话:
身体是灵魂的殿堂,一个身体只能住下一个灵魂,如果你的身体里住下了别人的灵魂,你的身体就会不认账,进而生病。
太有良心的人,就像捧着玻璃行走,总怕碎了别人,最后却扎伤了自己。
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鼎金投资,追求他人的认同。
但在这之前有一个重要的前提——
请先照顾好自己。
人这辈子活着,光是为自己着想好,就已经很不容易,不要再为了别人委屈自己。
脸皮厚一点,心狠一点,做事凉薄一点。
这不是自私,而是自爱。
你太容易反刍过去,所以陷入无尽内耗
余华在《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》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。
多年前,他在香港丢过了一次护照,历尽麻烦之后才得以回到北京。 此后的三四年里,他经常会梦见自己的护照又丢了。 然后一身冷汗醒过来,才知道是虚惊一场。
这件事带给他的影响还不止于此。
无论他是在开会演讲,还是在游山玩水,每隔四五个小时就会神经质地去摸一下护照是否还在口袋里。
直到今天,他在整理出国的行李时,首先考虑的是穿什么样的衣服可以保证护照的安全,然后再考虑其他的。
他很是感慨,就因为一次护照丢失,让他在此后十年的时间里只要置身异国他乡,就会回忆起当时的焦虑,害怕再一次重蹈覆辙。
我们也或多或少和余华有过相似的经历。
总是在为过去的事情后悔,反复回味每一个难堪、不安、错误的细节。
哪怕事情已经过去许久,但心里还是时不时会想:
“要是当初我不这么做就好了。”
“要是我当初换一个选择,结果会不会不一样。”
这种不断咀嚼过去痛苦、遗憾的思维习惯,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“反刍”。
它和反省不同的是,适度的反省可以让我们保持内在清醒,而后快速提升自己。
但过度的反刍却是一种严苛的自我谴责,让人不断沉溺在后悔、内耗的泥潭里。
同时也把解决问题的能量,全部都消磨在自我攻击上。
时间久了,不仅阻碍问题的解决,自我价值感也会越来越低。
所以你看,生活中那些活得通透的人,哪一个不是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。
没有人能一直活在过去,遗憾是人生的常态。
与其用过去的自己折磨现在的自己,不如试着放下。
放下过去,放过自己,也许不能马上让生活变得更好。
但至少,当你放下的东西越多,你就越接近自由。
你太害怕犯错了,所以永远焦虑不安
生活中,有一种人:
做事之前反复确认,在脑海里推演无数次,臆断可能出现的问题。
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失误,哪怕无关紧要的内容,也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打磨。
在外人看来,这是对事情负责,靠谱的表现。
但其实这样的人,活得最累。
总怕自己做得不够好,所以精神一直处在焦虑、紧绷的状态中;
因为太过小心翼翼,导致行动犹豫不决,错过很多机遇;
特别害怕犯错,一不小心出错了,就陷入强烈自责和懊恼。
以前的我也是这样。
每次写稿,我都要在电脑前坐好几天。
内容删了改、改了删,反复打磨语词,调换句子顺序,怎么都不满意。
文章发布后,既担心自己的观点不被大家接受,又怕完不成阅读目标被老板批评。
有段时间甚至焦虑得睡不着觉,没有动力再写下去。
直到后来,我读到罗翔老师的一段话:
“上小学忘戴红领巾,你觉得世界都要塌了,没考上理想大学,你觉得人生都没有希望了,毕业没找到好工作,你又觉得人生完蛋了。”
但经历多了就发现,人生的容错率很高,我们没必要徒增压力。
对事情追求完美的背后,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太害怕失败了——
怕犯错、怕别人看到自己不完美,怕被批判和抛弃。
以至于我们拼命想让自己活得正确,最终把大量的能量虚耗在这上面。
可是,没有谁的选择可以永远正确,是人就会犯错。
纵观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,哪一个不是在不断失败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。
不管是绘画,文学,还是音乐,最好的作品都来自于
每一次,练习、坚持和努力。
我们也是如此。
不必过分苛责自己,不必要求自己步步为营,事事完美。
人生本就是一个巨大试错场。
错了,你依然可以被原谅;错了,你依然可以重新开始;错了,本身就是在前进。
这样想想,你就会轻松许多。
萨提亚心理学上有一个“冰山理论”。
意思是,一个人的“自我”就像一座冰山一样,浮出水面的情绪风暴(如愤怒、悲伤、焦虑)只是表象。
深藏水下的才是我们真实的自我、渴望和未被满足的需求。
人有情绪是再正常不过了,但每一种情绪出现都有它的缘由。
正如那些焦虑、恐慌、自我怀疑,就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映射。
提醒我们,需要给自己松松绑,解解压,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。
生活已够不易,别再为难自己、和自己较劲了。
心宽一点,自信一点,爱自己多一点,日子才会变得越来越轻松、简单。
世界和我爱着你。
作者:小嗲
来源:十点读书(id:duhaoshu)
图片:图虫创意、Unsplash、网络
文章来源十点读书(ID:duhaoshu),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。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。
情绪是我们内心的声音,当我们压抑情绪时,也就逃避了真实的自己。
9月19日 - 9月25日,【7天快乐重启计划】重磅来袭!每天打卡一件让自己快乐的小事,释放自己真实的情绪,拒绝快乐羞耻,学会真正关爱自己。
参与群内打卡互动,还可以免费抽【快乐能量大礼包】,免费赢取阿德勒帆布袋、I SEE U笔记本、摸鱼鼠标垫3重好礼!
立即点击海报,免费参与活动
启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